wm365一花一世界,一院一生活;推窗见绿,开门成景四季有花,意境如诗,这是很多人对于理想家园的想象。如今,走进雷州的乡村,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大大小小美丽庭院,点缀着红土大地。
一方小小庭院,是居民亲近自然、休闲娱乐、感受家庭温暖的特色空间,也是展示乡村振兴的独特窗口。为深入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落地落实、作出成效,近年来,雷州市将“美丽庭院”建设工作作为推进绿美雷州生态建设、促进大文旅开发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,引导群众遵循“绿色、自然、环保、乡土、特色”理念,积极投身美丽庭院建设实践。
错落有致的村中民居、平整干净的乡间道路、生机盎然的农家庭院……在北和镇,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庭院,绘成一幅幅诗意生活的画卷。其中村民黄慧梅一家的小院格外引人注目,院内干净整齐、草木繁盛,没有随意堆放杂物,有的只是经过户主精心呵护的花生、绿树、盆景,让每一位走入院落的人都能感受到舒心惬意。
据北和镇党委委员、组织委员陈维秋介绍,北和镇共有31个村委会(居委会)、103条自然村,今年来,全镇已有272户完成“美丽庭院”建设,其中典型户16户。在走访徐黄、格内、迈车坎村等多个村庄的“美丽庭院”的过程中发现,村民不仅庭院内做到了干净整洁,连屋前屋后都精心打扮了一番。“一块是‘一亩三分田’,主要用于种植蔬菜,满足家庭日常所需;另一块则用于种植风景树苗和花草。每天清晨,我们都打扫一遍,院子干净整洁,人的心情也会舒畅。”新家村村民郭玉丽分享了她建设“美丽庭院”的心得。
“看到这些还能利用的材料我就把它们捡回家,一是环保利用,二是省钱。别看是用废弃物料建成的,但干净整洁,还保留了乡村原生态味道。”雷高镇大群村村民吴培利说。
在雷州市雷高镇大群村,有这样一户人家,远远望去就能看到门前如公园般绿意盎然的小院,村民们聚在树荫下一起喝茶。往里走,庭院内种植了上百种绿植。
细细观察,吴培利打造的乡村“院”景与别人的村民庭院有所不同,有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报废的汽车轮胎、破损的坛坛罐罐、高压线废弃的绝缘陶瓷……原本属于废弃的物品经过吴培利精心地涂装改色、变换造型等加工工序,再把它们摆放在一个原本不起眼的角落或是悬挂在墙上,种上几株绿植点缀一番,瞬间大放异彩,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弃则废、用则利。吴培利在庭院美化建设中坚持就地取材、“变废为宝”,以最低的成本打造最美的环境,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。不管是古诗词里的“小桥流水”,还是画卷中的“梅兰竹菊”,只要善于思考、勤于动手,就可以发掘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近年来,大群村为了让更多村民加入美丽庭院建设中,实现村庄人居环境长效保持。雷高镇大群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主任朱晋勃推行了“小积分大变化”房前屋后三包奖励机制,通过每月评比出卫生文明户进行以小奖品来奖励,让村民动起来,使人居环境干净、整洁、整齐得到常态化保障。并积极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等闲置空地资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,将农家庭院的方寸地焕发出新生机,为注入新活力。例如在院子里种植生姜、辣椒、中草药等。如今的大群村不仅培育出一批小而精、优而实的美丽庭院,还实现从“负债村”到“百万村”蝶变。
此外,在调风镇,全镇上下掀起了建设“美丽庭院”的热潮,调风镇党委、政府充分发挥妇女干部、党员、公益性岗位等模范带头作用,树立正确导向,引领群众积极投入到“美丽庭院”建设热潮中来。同时通过分组、划片、包干网格化管理形式,建立干部包抓责任制,深入村内常住户房前屋后,摸底排查,通过摸排每户具体情况和发现问题,建立清单台账,因户施策、科学规划,制定整改方案,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。
目前,雷州市建设省“美丽庭院”示范户1户、“美丽庭院”10户,湛江市“美丽庭院”示范村1条、示范户29户,雷州市示范户500户,以“美丽庭院”最小单元推动乡村风貌从“一家美”到“一村美”,“一村美”到“村村美”扩展,以美丽庭院“小切口”助力雷州市高质量发展“大格局”。
庭院虽小,作用不小。在雷州,乡村的庭院“方寸地”不仅是村民休闲小憩的地方,也是村民的“增收园”。
走进纪家镇盐灶仔村功夫盆景园,只见数千棵盆景整齐地摆放在花架上,形态各异,加上雨后的水珠点缀在叶子之间,恰如莫奈笔下的花园印象,这些盆景大部分出自“80后”青年陈林之手。
目前,功夫盆景园艺基地已初具规模,年产值约300万元,成功在“美丽庭院”的基础上,实现了“庭院经济”致富模式完美体育,而他也被村民亲切誉为“农村领头雁”。
“大家看看这棵栀子花,线条流畅,起势有力,就像一条龙一样,这是形与势完美结合。”陈林在妻子帮忙下,于镜头前展示千姿百态的盆景作品,吸引了众多网民围观,成交业绩可观。
谈起盆景,陈林笑称自己是“半路出家”,在大学读书期间,陈林与盆景结缘,并在深入了解后,了解到盆景产业的巨大潜力。在2017年,陈林在掌握过硬的盆景园艺技术后,为积极响应家乡“头雁回归创业工程”号召,毅然谢绝老板高薪挽留,决定带着爱人回乡创办盆景园艺基地。他希望通过自己和家人共同努力,让家人过上好日子,同时带富村民完美体育。
同是盆景行业,在北和镇贤洋村,也结出了硕果。贤洋村培育景观木苗有45户参与培植,据统计,村内木苗种类有百合竹120亩,绿宝70亩,七彩80亩,龙血50亩,娃娃之召40亩,黑金刚30亩,春雨6亩,变叶榕5亩,蓝月影5亩,大芋5亩,已出售15万株,营业额450万元,纯收益达300万元。
“庭院经济”就像是乡村经济的“细胞”,既是乡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,每一个独立的主体又能够像细胞一样复制分裂,能够以点带面,结合当地经济基础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,产生规模效应。
如果说,盆景经济仅是个例,则利用房前屋后等闲置空地资源大力发展“小而精”的种植业则是家家户户可复制的路径。
大群村村民朱玉民的家庭院内鸡鸭成群,甘蔗、龙眼等作物填满了小院,家门口的几处小葱长势喜人,一股浓浓的田园风扑面而来。“把堆放杂物的庭院进行了平整,现在种上了蔬菜,养上了鸡鸭,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,还可以把鸡鸭卖出去,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改善了家门口新面貌、增添了新色彩。”
近期以来,雷州各地乡镇通过政策引导、补贴扶持和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,积极探索“庭院+小经济”的创新模式,探索群众增收新途径。着重打造以“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、小公园”为主的“四小园”涉农经济,鼓励发展包括“小餐饮、小买卖、小手工、小民宿、小农庄”在内的“五小”产业,扶持发展庭院特色种植、特色养殖以及庭院生产生活服务等多种产业,多措并举、因地制宜推动庭院经济,陆续探索“庭院经济”的更多模式。
在雷州,绿意盎然的庭院中,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家庭的和谐与温馨。文明家风如微风拂过,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每个人。
近年来,雷州市妇联大力倡导美丽庭院建设,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“四大行动”——“家风育美”巾帼行动、“发展共富”巾帼行动、“清洁美家”巾帼行动、“湛美家姐”志愿行动,将美丽庭院打造为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,展现了农村家庭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走进唐家镇田西村王秀珠家的庭院,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庭院,庭院精心设计,庭院别致、布局优美,从院子外景观到院内,错落有致,植物高矮有层次,但更引人注意的是墙上挂着的书画与孝道。
王秀珠今年80多岁,是村里出名的“干净人”,她生育五个儿子,兄弟团结,子孙孝顺,家庭和睦,与邻里和睦相处。她把家风家教融于庭院建设之中,以“十无益”格言作为自家的家规家训和修养标准,处处张挂家风家训名言完美体育,营造良好的家风氛围。
此外,王秀珠一家始终以健康积极的实际行动投入生活、学习,他们在平日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,并影响着周围邻里的家庭,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。
在调风镇,同样上演着“美丽庭院”与家风传承的美丽故事。该村通过“党员示范带头+建立巾帼志愿推动+群众响应”的建设模式,整合多方力量,积极整治人居环境,种植花草树木,打造出一批批美丽庭院。同时还注重挖掘和整理优秀的家风家训,在全村广泛宣传,进一步推动孝廉文化深入群众生活,树立良好家风。
美丽庭院与家风传承的有机结合,不仅让乡村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宜居,更让乡村社会风气变得更加和谐文明。随着“百千万工程”持续推进,雷州美丽庭院将成为乡村的一张亮丽名片,引领更多家庭积极参与乡村建设,共同绘就的美丽画卷。
雷州石狗,不仅是民间信仰的象征,也是雷州世代传承并不断升华的雕刻工艺展示与智慧结晶,更是雷州文化的重要载体,因此被誉为了“南方兵马俑”。
在沈塘镇沈中村,“90后”海归硕士陈苗将雷州石狗与美丽庭院进行“有机结合”。利用庭院改造为雷州石狗非遗文化展厅,打造了具有文化特色和艺术氛围的庭院空间。
据了解,生于雕刻世家、从小热爱家乡文化的陈苗一直以来都有着让雷州石狗“潮”起来的想法,“原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做得这么好”,家乡雷州作为粤西地区唯一县级历史文化名城,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,对这里的历史文化还没有很好地了解,也没有发挥出历史文化名城应带来的经济效益,“所以我就觉得一定要做这么一件事,我回来肯定可以带动一批年轻人”。
去年,陈苗辞掉了在银行对公业务副总的工作,毅然回到雷州办起她的雷州石狗非遗传承工作室。陈苗表示,工作室成立后一直寻求以文创为非遗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。通过应葵雕刻艺术、雷州石狗等非遗元素与现代艺术、设计相结合,让非遗焕发出新的魅力。
在雷州窑非遗传承基地的庭院内,雷州窑陶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小明戴着隔热手套,从刚开不久的龙窑里掏出一个茶杯,圆润的杯身泛着金黄色的光芒,李小明单手托起茶杯细细欣赏。
在历史上,雷州窑距今有上千年历史,与农业一样,是地方文明的标志。雷州窑以龙窑为主,烧造年代可追溯至唐代,宋元时期最为鼎盛,明清时期逐渐衰落。雷州窑曾与广州西村窑、潮州窑并称广东三大窑系,且以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格,在广东陶瓷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“算上我这一代,已经六代制陶了。”李小明从遂溪师范学校毕业后,前往佛山继续学陶艺。在几年前,带着他的10余人团队回到雷州,在龙门的足荣村里筑起烧柴的传统柴窑,建立了雷州窑非遗传承基地。
为了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,李小明时不时在庭院内举行雷州窑体验活动,让大家去深入探索雷州窑的奥秘,把雷州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地域特色宣传出去。
“美丽庭院+非遗”模式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。未来,通过挖掘和展示乡村中的非遗文化资源,提升庭院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。